省委编办驻丹凤县棣花镇陈家沟村工作队圆满顺利完成交接

跨过“五道关” 走好“振兴路”

2023-08-03 17:50:05

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正在驻村的工作队成员来说是一剂解渴的良药。书中的一个段落,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他在梁家河插队时要过“五大关”,分别是“跳蚤关”“生活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如今,新老工作队员为期15个工作日的交接工作圆满顺利结束,在此期间,省委编办驻陈家沟村第一书记张肖羽和工作队员韩俊鸿等队友度过了“五道关”,为今后两年时间内走好“振兴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通“思想关”。正值乡村振兴衔接期关键阶段,驻村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做到全身心投入,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与家人朋友、便利生活以及繁华城市的告别,新一批工作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端正思想,摆正态度”的首位重要性,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静下心沉下气,耐得住寂寞,忍受住难关,为人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切忌心浮气躁,坚决杜绝“人到心不到”的过客心态。

适应“生活关”。思想是先导,生活是保障,新任驻村工作队来村伊始,就注重建立安心静心沉下心的生活环境。在单位提供原有住宿保障的基础上,秉持“房子是临时的,但生活不是”的理念,室内进行彻底全面大扫除,墙头地面,锅碗瓢盆,焕然一新,及时购置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琐碎,更是增添了生活气息。工作队成员把这里当成组建的新家庭,用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动与得过且过的应付心态划清界限,相互关心帮助,团结协作完成各项任务。

突破“交往关”。与上级进行沟通协调、请示汇报,与村干部共同筹划、部署工作,与村民深入交流、解决问题,是驻村工作队面对的三个交往环境。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开始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阻力,通过驻村干部俯下身沉下心地努力,加之以时间的积累沉淀,相信一定能够做好与基层干部群众的密切交往,更多地为民办实事解难事。

攻克“语言关”。镇村干部群众是接地气的第一线,大多数都习惯性地说当地方言,尤其是上年纪的老人,“土味方言”的交流让工作队员一头雾水,经历听不懂的尴尬。为了便于工作开展,更好融入乡村加强沟通交流,工作队员积极学习,多听、多说、多交流、多总结,从陌生疏远到熟悉亲切,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已经能够做到“听懂说通”,交流顺利无障碍,工作开展有进步。

忍受“蚊虫关”。地处秦岭腹地商山脚下,蚊虫叮咬是摆在驻村工作队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刚来没多久,就被跳蚤叮咬,腿上胳膊上到处都是红肿的大包,又疼又痒,刺痒钻心,腻味心烦,抓耳挠腮,彻夜翻转难眠,用尽了各种花露水、清凉油、膏药都没用。此外,蚊虫也是普遍体大且毒性强,室内室外进村入户的各个时机,都难以提防。之前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过跳蚤关尤为难熬的日子,现在才是真的感同身受了,这也从精神上激励着我们忍受难关继续前行。

驻村工作队的轮换交接,不仅仅是人员上的更替,更标志着乡村振兴接力棒的传承,象征着新一轮乡村振兴的起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还有诸如“能力关”“材料关”“纪律关”“为人处事关”等等一个个关卡隘口,我们必将秉承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原则,总结归纳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方向,跨过一个个难关,用心、用情、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洒下辛勤的汗水,留下进取的身影,刻下奋斗的印迹。(通讯员 张肖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