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钱币收藏爱好者收到了三枚井冈山“工”字银元,品相完好。井冈山“工”字银元,是采用墨西哥鹰洋为币模,利用收缴的首饰和银器为原材料,运用土法熔炼铸造的墨西哥鹰洋,再在银元的正面或反面打上“工”字戳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墨西哥鹰洋信誉好,在中国南方许多地方私铸墨版鹰洋假银元的很多。
1927年冬,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在王佐(时任红军三十二团副团长,江西遂川人)袁文才支持下进入井冈山地区,不久朱德、陈毅亦率南昌起义部队前来会师。两大主力会师后,部队的给养问题无疑给小小的井冈山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加之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经济封锁,一时间井冈山形式十分危急。为了迅速改变这一局面,袁文才、王佐提议将湘赣边界原有的“谢氏造币厂”重新开业,铸造银元,毛泽东与边界特委磋商后,同意了这一建议。
“谢氏造币厂”原为广东龙川县银匠世家谢荣珍、谢荣光兄弟私办。20年代初,谢氏兄弟因避战火,迁徙到江西遂川,住东坑村。因谢氏兄弟不善务农,加上兄弟俩本身有一技之长,于是便在东坑村偷偷玩起了仿造“花边”的行当。开始时,他们不敢贸然从事,只是造一点用一点,以此维持生计。后来,谢荣珍去世,家当由其弟谢荣光(谢火龙)继承掌管。谢荣光不仅为人灵光,而且胆子也大,以前兄长在时他不敢过于放肆,兄长去世后,便想以此为发家的手段。他四处广收铜板加以少量银质,造出了“银色铜”的大量假银元,又雇人成捆成担地贩运到广东、湖南及江西等边远山区变售,获取暴利。官府发现以后下令取缔并通缉谢火龙。谢火龙潜逃后,不是洗手不干了,而是将“花边厂”转移到永新县牛田村,继续生产。由于官府穷追猛打,谢火龙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后歇业。王佐在井冈山拉起队伍,闻知此事,便把谢火龙接上山去,专门铸造“花边”供其使用。
“花边厂”重新开业,不但性质变了,规模也壮大了,它已成为红军反对国民党经济封锁的一个重要单位,直接归属王佐的防务委员会领导。谢火龙来到井冈山后一改过去偷偷摸摸而大张旗鼓地干。新的“造币厂”设在上井村一位邹姓老表家,同时分别在黄洋界下的牛路坑及茨坪设立银元粗坯车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又从水口山铅锡矿抽调工人充实造币厂。当然,这时的造币厂,一切生产设备都比较简陋,沿用了乡间打铁的风箱、火炉、铁钳等,比较先进点的就是有了熔银器、冲压架,而这个冲压架也是造币厂的工人们自己设计制造出来的。他们在一个高1丈、宽6尺的硬木架上安放一对重500斤的花岗岩,嵌入印模,下印模石固定在冲压架的下端中央,上印模石系上绳索,生产时通过顶架滑轮数人将上印模石拔起,工人们及时放上粗坯和熔好的白银液体,如此一放一拉,冲压成模,每开炉一次,生产“花边”四五百枚。
造币厂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红军打土豪所得的各种银质器具,花边印模则是市面流通的墨西哥“鹰洋”。为使这种银币与原有的“鹰洋”有所区别,在银元正面都凿上一个“工”字,意味工农民主政府银元。因此,根据地军民都把这种银元称之为“工”字银元。
“工”字银元由于技术原因,品相比较粗糙。流通到市场后,商人和群众不敢用,后来经各级苏维埃政府大力宣传,广大群众和与根据地打交道的商人知道系红军造币厂铸造的,又是纯银品,便在井冈山地区流通起来。
毛泽东、朱德等红四军领导对造币厂工作也极为重视。为了解决原料来源,毛泽东下令部队,每打下一处城镇、一家土豪都要指挥员注意收集银器,交军需处备用。1928年6月上旬,毛泽东、朱德还陪同湖南省巡视员杜修经专门视察了造币厂,鼓励工人们积极生产,并强调了要提高银币的质量问题。杜修经是1928年中共湖南省委派到井冈山视察的代表。他在《四上井冈山》一文中说,他曾陪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去视察了后方机关。“我们看望伤病员后,就来到另一个村子的小桥边。那里有一个铸造银洋的造币厂,用的是墨西哥的模子,他们造出的银洋,我还拿了两个。毛泽东同志告诉我说,原来那里是造假银洋的地方,那时只有一个墨西哥的模子。他还告诉我,原来王佐也在这里住过,造过银洋。在这期间,我还在附近给水口山的工人同志传达了省委的指示精神。”毛泽东告诉杜修经的话说得很明确,“原来那里是造假银洋的地方,那时只有一个墨西哥的模子”,不但说明了我们是利用现成技术,而且也说明了“工”字银元为什么是“墨西哥鹰洋版”的原因。正因为井冈山“工”字银元的特殊经历,使其成为收藏市场的热门货。[!--empirenews.page--]
1931年5月,又将王佐负责的红军造币厂改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铸造墨版鹰洋、孙中山头像银元和袁世凯头像银元三种。由于制造银元的工具简陋,产品外观较为粗糙,然而银质较纯,群众愿意使用,当时在江西宁都、于都一带流通得很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红色区域内现金短缺的困难。
1932年3月27日,红军在福建上杭击败国民党军队钟绍奎部,缴获了一套铸币机和钢模,迅速送到瑞金。从此以后,中央造币厂开始采用机器铸币。机器铸币采取“歇人不歇马”的一天三班制。一天可以生产四五千块银元。铸造的仍然是墨版鹰洋、孙中山头像银元和袁世凯头像银元。铸好的银元用钢印戳凿上“工人”二字,戳凿的位置或面或背,没有一定规矩。铸好的银元以500块一箱向中央输送。中央苏维埃共和国用这些银元从白区换回大量急需的物资。“工”字银元这个特定名称,是1975年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总行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确定的。“工”字银元为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起到过重要历史作用,也成为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一段红色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