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质和合二仙

2012-02-14 16:15:44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

  和合二仙是我国民间的爱神。他们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讲究的: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象征“好合”,5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大吉大利。实际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并非仙人,他们都是唐代人,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个诗僧、怪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寒山的诗写得很美,但脾性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庙中望空噪骂,和尚们都说他疯了,他便傻笑而去。他曾在国清寺当过厨僧,与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见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个苦命人,刚出世便被父母遗弃在荒郊,幸亏天台山的高僧丰干和尚化缘路过其处,慈悲为怀,把他带至寺中抚养成人,并起名“拾得”,受戒为僧后,派至厨房干杂活。当时寒山还没到国清寺,拾得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未入寺的寒山吃,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得一起当厨僧。自此后,他俩朝夕相处,更加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得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常在一起吟诗答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继丰干之后的唐代高僧,于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好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终成正果”之处,其间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着寒山、拾得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宝殿的后壁嵌有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绘的寒山、拾得写意画像石刻。佛殿的后壁嵌有寒山诗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游客到寒山寺听钟声,拜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神之一,在寺庙供奉的不多,多见于年画和门神画中。画中的和合二人是两个胖胖的仙童,一个穿红缎子衣物,一个着绿缎子衣物;一人高举一朵绽开的荷花,一人手捧一个篾盒,盒盖稍微掀起,内有一群蝙蝠,从盒内飞出。“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纹样以此内容组成,常见用于木雕、漆画、砖刻、刺绣、剪纸和木版年画等处。二人都扎着丫角髻,露出兴高采烈的神气。有时,和合又作为配祀的神,与财神、福神等一同出现,象征福气、财气和欢乐。在《周礼·地官》中,有“使媒求妇,和合二姓”之语,意即和合二仙是主婚姻之神。因而,和合二仙图也常悬挂于婚礼上,以示夫妻和睦、幸福美满。古时和合二仙的画上,还配有一句四言诗:“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

  此件藏品为黄铜制造,大的高19厘米,小的高15.5厘米,底部长10厘米,宽7.5厘米。制作者手艺高超,创意非凡,将二仙塑造得活灵活现,一招一式都是动态,脸部表现出喜庆的表情,肢体语言更是灵动,让人感受到和和美美,幸福万年。整器包浆厚重,时代气息明显,应为清朝中晚期的艺术佳品。(文/图 集雅轩主)